当前位置:首页 > 情报最新情报最新

明朝历代皇帝都没搞定蒙古,康熙帝只做一件事,永远解决潜在威胁

2020-12-20 07:37:01【情报最新】人次阅读

摘要时至今日,“黄祸”都是一个令欧洲人谈之色变的词语,其中印象最深入的便要属“蒙古西征欧洲”。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布达佩斯全城失守,蒙军前锋攻至维也纳邻近的

明朝历代皇帝都没搞定蒙古,康熙帝只做一件事,永远解决潜在威胁动漫图

时至今日,“黄祸”都是一个令欧洲人谈之色变的词语,其中印象最深入的便要属“蒙古西征欧洲”。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布达佩斯全城失守,蒙军前锋攻至维也纳邻近的诺伊施达,主力甚至度过多瑙河攻克格兰城。事实上,这些蒙古勇士的战役力不仅令欧洲人印象深入,女真人更是深有领会。曾经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士兵,曾以七十万兵力对阵十万蒙古部队,然而在这样的优势兵力之下,女真人依然输掉了“野狐岭之战”。

元朝消亡后,蒙古人逃回草原,但明朝统治者一直没能完成对蒙古的武力驯服。虽然明廷曾在游牧地域树立了一些羁縻卫所,试图以经济贸易的手腕绥服蒙古,然而却收效甚微,英宗年间更是爆发“土木堡之变”,堂堂大明天子都沦为敌虏的阶下囚,实在堪称羞辱。对于战役力如此惊人的蒙古诸部,后金及清朝统治者一直都高度器重。不过直到顺治年间,蒙古人依然彪悍异常,时常降而复叛,令清廷头疼不已,堪称是清朝统治的潜在要挟。

然而康熙皇帝即位后,只是推行了一个简略的政策,不仅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还使蒙古诸部从此变成大清顺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来,在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他为彻底解决蒙古这一亲信大患,开端在蒙古地域大力推广黄教。“黄教”乃是“格鲁派”的俗称,是藏传佛教重要流派之一,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而得名,强调严守戒律。康熙皇帝为彻底落实这一政策,将其分为三个步骤采用举动。

第一,大范围兴建黄教寺庙。康熙年间,由朝廷出资在蒙古诸部聚居地域修建了大批黄教寺庙,使黄教成为蒙古人的民族信仰。紧接着,康熙皇帝又公布法令,请求蒙古诸部必需依照每三名男子中有一人前往寺院出家修行的尺度遴选僧人。在古代,青壮男子乃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出家成为喇嘛后却不事生产,也不能婚娶生育。在这一制度推行数年之后,蒙古诸部的人口增加几乎停止,而清廷依然延续着这一政策。到高宗乾隆年间,据礼部僧录司统计,蒙古僧人数目一度高达50万人。

其次,晋升宗教领袖的世俗位置。对于蒙古各部而言,“黄金家族”(拖雷汗后裔)才是公认的统治者和上位者。在朝廷大范围推行黄教之后,直接册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章嘉呼图克图两大领袖统管内外蒙古地域教务,直接凌驾于蒙古王公之上。从精力世界到世俗世界,宗教领袖的权利越来越大,蒙古王公的权利就越来越被减弱。就连清朝皇帝本人,也充足应用宗教的力气,自称文殊菩萨转世,这又给蒙古人套上一层枷锁和桎梏——所有敢于将刀剑弓弩指向清廷的蒙古人,必需先面对心坎信仰的挣扎。

第三,在蒙古地域大兴圈地活动。在黄教寺庙树立之后,许多良田和草场成为其私产,许多草原牧民因此沦为喇嘛们的农奴,蒙古王公也同样不甘其后,清廷也容许他们圈占土地作为自己的赡养之基。随着“圈地活动”愈演愈烈,蒙古地域的经济彻底瓦解,王公贵族们沉迷享乐,早已失去斗志,百姓们不是出家当僧人就是整日为生计发愁,不复往日雄风。就这样,蒙古这个曾令大明历代帝王头疼的痼疾,在康熙皇帝的手中被彻底解决,不得不令人感慨其手腕之狠辣。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卷七十八·地理志》

为广大动漫党漫迷提供更多精彩的明朝历代皇帝都没搞定蒙古,康熙帝只做一件事,永远解决潜在威胁相关内容,御宅族看动漫作为一个消遣方式,本身也就是要从中得到快乐和放松,类似用心做的剧情,能吸引很多人,欢迎广大漫迷留言交流。

关键词:蒙古地区   明朝   皇帝   康熙   格鲁派

很赞哦! ()